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润滑油、脂及其检验方法常用名词术语(一)

2013-01-311780
 摩擦学(Tribology)研究作相对运动相互作用的对偶表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技术。

  摩擦(Friction)阻碍两物体接触表面发生切向相对运动的现象,摩擦亦常用于表示摩擦力。

  磨损(Wear)物体表面相对运动时工作表面物质不断损失或产生残余变形。磨损过程主要因对偶表面间的机械、化学与热作用而发生。

  润滑(Lubrication)用润滑剂减少两摩擦表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或其它形式的表面破坏。

  摩擦物理学(Tribophysics)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的物理学分支。

  摩擦力学(Tribomechanics)研究固体在机械能影响下的微观与超微观过程的力学分支。

  摩擦化学(Tribochemistry)研究作相对运动的表面磨擦区引起对偶表面层的机械、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反应的化学分支。磨擦化学的重点是研究润滑剂组分与磨擦表面相互发生的化学作用的那些化学反应。

  摩擦副(Rubbing Pair)使两构件互相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联接。

  外摩擦(External Friction)同摩擦。

  内摩擦(Internal Friction)同一物体内诸部分之间相对位移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Static Friction)两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微观预位移,即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等,但尚未发生的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在相对运动即将开始瞬间的静摩擦,称为极限静摩擦和最大静摩擦,此时的摩擦系数称为静摩擦系数。。

  动摩擦(Kinetic Friction,Dynamic Friction)相对运动两表面之间的摩擦。此时的摩擦系数称为动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Coefficient of Friction)阻碍两物体作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对压紧两物体的法向力的比值

  滑动摩擦(Sliding Friction)两接触物体接触点具有不同的速度和(或)方向时的摩擦。

  滚动摩擦(Rolling Friction)两接触物体接触点,具有相同的速度和方向的摩擦。

  自旋摩擦(Spin Friction)两接触物体环绕其接触表面的法线作相对旋转时的摩擦。

  干摩擦(Dry Friction)两物体间名义上无任何形式的润滑剂存在时的摩擦。严格地说,干摩擦时在接触表面上无任何其他介质如湿气及自然污染源。

  边界摩擦(Boundary Friction)作相对运动的两固体表面之间的摩擦磨损特性,主要由表面性质与极薄层的边界润滑剂性质所决定,而与润滑剂膜体积粘度特性关系不大的摩擦状况。

  流体摩擦(Fluid Friction)作相对运动的两固体表面被具有体积粘度特性的液体润滑剂完全隔开时的摩擦,也就是由液体的粘性阻力或流变阻力引起的摩擦。

  润滑摩擦(Lubricated Friction)两固体的摩擦表面之间有任何形式润滑剂存在的摩擦。

  混合摩擦(Mixed Friction)在两固体的摩擦表面之间同时存在着干摩擦、边界摩擦或流体摩擦的混合状况下的摩擦,又称半干摩擦或半流体摩擦。

  无润滑摩擦(Unlubricated Friction)在两固体的摩擦表面之间无任何形式的润滑剂,但未必处在完全干燥情况下的摩擦。

  “爬行”(Stick-Slip)又称粘-滑。是指作相对运动的摩擦副在其驱动速度和载荷保持恒定的情况下表现出的,时而停顿时而跳跃,或者忽快忽慢的,运动不均匀的现象。又称“粘-滑”现象。“爬行”的摩擦力具有随运动速度增加而下降的特性,由振动速度和运动速度的联系产生维持自振的交变摩擦力。

  摩擦工况(Friction Duty)摩擦副相对运动时的载荷、速度、环境温度介质、表面状态等参数的规范。又称工况

  粘附磨损(Adhesive Wear)作相对运动的两接触表面由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作用而产生固相局部焊合或粘附连接,致使材料从一表面转移至另一表面所引起的磨损,又称粘着磨损。

  磨料磨损(Abrasive Wear)作相对运动的两接触表面由硬质颗粒或较硬表面上的微凸体在摩擦过程中的“微犁削”、“微切削”与微开裂综合作用而引起的表面擦伤与表层材料脱落或分离出磨屑来。

  疲劳磨损(Fatigue Wear)相互作滚动或滚动兼滑动的两接触表面,在交变接触应力重复作用下,由于表层材料疲劳,产生微观裂缝并分离出磨料或碎片而剥落,形成凹坑而引起的磨损。又称点蚀(Pitting)。

  腐蚀磨损(Corrosive Wear)金属表面在摩擦过程中与周围介质在化学与电化学反应作用下产生的磨损过程。

  微动磨损(Fretting)两接触表面作微振幅重复摆动所引起的磨损。微动磨损是一种策动疲劳与策动腐蚀并存的复合磨损。

  轻微磨损(Mild Wear)磨屑非常细小的磨损。有时用来表示弹性接触下的磨损。

  严重磨损(Severe Wear)磨屑为较大的碎片或颗粒的磨损。有时用来表示已达到塑性接触下的磨损。

  正常磨损(Normal Wear)设计允许范围内的磨损

  材料转移(Pick-up or Transfer)由于滑动或滚动界面的强粘附力而使材料由一表面转移到另一表面上的现象

  涂抹(Smearing)摩擦副一表面上的材料发生转移,并以薄层重新涂敷到一或两表面上

  擦伤(Scratching)由摩擦表面局部固相“焊合”或磨损而引起沿滑动方向形成的微小擦痕或“犁痕”。

  刮伤(Scoring)与“擦伤”相同原因形成的严重擦痕,又称划伤

  胶合(Scuffing)两摩擦表面发生固相“焊合”而此起的局部损伤,但没有发生局部表面熔合。

  咬死(Seizure)摩擦表面发生严重粘附或转移,使相对运动停止或不能运动。又称咬粘。

  选择性转移(Selective Transfer)铜合金对钢在排除铜氧化的边界润滑剂如甘油、三乙醇胺中摩擦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其万分有选择性的金属转移效应。它是铜从铜合金中选择性转移到钢上并逆转移到铜合金上的现象,伴随着摩擦系数降低,磨损急剧减少。

  氧化磨损(Oxidative Wear)摩擦表面与氧相互作用而形成保护膜时的磨损。

  剥落(Spalling)疲劳磨损时从摩擦表面以鳞片形式分离出磨屑的磨损

  浸蚀磨损(Erosive Wear)含有硬颗粒的流体相对于固体运动,使固体表面受到冲蚀作用而产生的磨损。又称浸蚀(Erosion)。

  流体浸蚀(Fluid Erosion)由于液流、气流或含有液珠的气流的作用而产生的磨损

  气蚀浸蚀(Cavitation Erosion)固体相对于液体运动时,由于液体中气泡在固体表面附近破裂时产生局部高冲压力或局部高温引起的磨损。又称气蚀(Cavitation)

  犁沟(Ploughing or Plowing)相对运动两表面的较软表面因塑性变形而形成的犁痕式的破坏。也称犁皱

  磨损率(Wear Rate)磨损量对于磨损的行程或时间之比。通常可用3种方式表示磨损率:(1)单位滑动距离的材料磨损量;(2)单位时间的材料磨损量;(3)每转或每一摆动的材料磨损量。

  耐磨性(Wear Resistance)材料在一定摩擦条件下抵抗磨损的能力,以磨损率的倒数来评定

  润滑类型(Types of Lubrication)润滑剂在两表面间存在的条件和状态。

  流体润滑(Fluid Lubrication)作相对运动的两固体表面被具有体积粘度特性的流体润滑剂完全隔开时的润滑状态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评定润滑油摩擦性能方式解析
  由于在评定润滑油的摩擦磨损性能方面,四球机的试验结果重复性、再现性和精确度较好,所以润滑油的磨损特性传统的评价方法是

0评论2018-07-190

关于含氮硼酸酯的生成和它抗磨性能的探讨
  硬脂酸二乙醇酰胺合成方法的优选。硬脂酸二乙醇酰胺的合成可以采用2种方法进行:酸与醇直接反应合成产物;酸与醇在固体氢氧化

0评论2018-06-041

对发动机特性进行改善的计划
 如果装有凸轮轴盖,需要注意轴承座孔和凸轮轴盖。一些凸轮轴采用的是可更换轴承,而其他采用的是不可更换轴承。不论哪种情况,

0评论2018-06-041

表层装饰纳米铜粒子的制作和他的摩擦学特点
  经表面修饰后纳米铜粒子团外观基本上呈球状,尺寸在1030nm.由于金属粒子在TEM中为不透明的黑色,而有机物则一般为半透明状,

0评论2018-06-041

接触釜生产工艺特点及生产过程
接触釜生产工艺特点及生产过程接触釜是一种间歇式的一步法生产工艺,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一步法工艺:所有物料一次性加入,生产

0评论2018-05-311

巧选秋冬季润滑油 让您的爱车运转顺畅
巧选秋冬季润滑油 让您的爱车运转顺畅

0评论2014-11-1675

全氟聚醚润滑脂的特点及应用
全氟聚醚润滑脂是由聚四氟乙烯(PTFE)稠化高度化学稳定性的全氟聚醚油(PFPE),并添加特种抗腐蚀添加剂精制而成的白色全氟聚醚润滑

0评论2014-01-06190

茅台回应“涉塑”风波,塑化剂标准有待完善
12月12日,茅台集团召开媒体见面会,就塑化剂风波做出积极回应。发布会上,针对水晶皇香港送检公布的指标和茅台公布的贵州省质监

0评论2013-12-01180

淬火油混入水分应如何处理?
淬火油中混入水分会影响产品质量,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通常水大多是因淬火油槽中冷却系统漏水,或者周围用水不当进入到油中

0评论2013-08-28169

爱车润滑油选购应细心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么润滑油就是这颗心脏的守护天使。现在又到了夏末秋初的时节,相信很多车友正准备给自己的爱车进

0评论2013-08-1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