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3.34亿吨,每天进口量约为670万桶。
尽管在油价低迷时进口量创下了新高,但是我国的原油战略储备约为70天原油净进口量,仍然离国际通认90天原油净进口量的安全线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
安迅思能源研究总监李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国际原油价格较低,对于我国加速储备战略原油是一个较好时机,这是我国原油进口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原油战略储备库现在也在加速建设;而随着今年民企获批的数千万吨原油进口量落实,我国在今年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原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
2015年原油进口屡创新高
自2014年油价下跌以来,我国原油进口便在不断加速。
2013年全年,中国进口原油2.82亿吨,同比2012年增长4.03%。2014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走低,中国原油进口开始加速。当年,我国原油进口3.1亿吨,同比增加增幅超过9%。
去年以来,我国原油进口仍然保持着高增速。2015年4月,我国进口国际原油达到3028.58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当月的最大原油进口国。随后的7月,我国进口原油3071万吨,再次创下记录。而去年12月,我国原油进口再度放量,刷新历史新高,达到了创纪录的3319万吨。由此,我国全年原油进口3.34亿吨,增速约为8.8%。
从进口单价来看,今年上半年进口原油1.6337亿吨,同比增长7.49%,原油进口金额为1770.9亿元,同比大幅减少41.72%,今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单价约为每吨2599.2元,同比下降45.8%。而2015年我国原油进口单价为约为每吨2483.7元,同比下降约45.3%,其中,12月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下探以后,我国原油的进口单价一度降至每吨2000元左右。
安迅思原油分析师马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我国原油进口创下新高主要有两个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国家有储备原油的需求,而去年以来的低油价又是进口原油的好时机;其次是去年新增炼厂主要以炼化进口原油为主,进口的原油大部分都用来使用,其次才是储备。
尽管随着原油进口的增速,我国原油储备在不断增加,但是距离国际能源署(IEA)规定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的“安全线”,即相当于本国90天的净石油进口量,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工程进行至二期和三期之间,据安迅思估计,加上原油商业库存,我国原油储备约相当于7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
战略原油储备库已接近注满
在我国加速储备原油的同时,战略原油储备库也在不断新增、扩容。马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国内已经建成的战略储备库注油已经接近库容的80%左右,而新的储备库也在加紧建设之中。
去年12月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5年中,中国共建成包括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2680万立方米,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库容,储备原油2610万吨。2610万吨的储备规模相当于2014年底公布的石油储备规模的2.1倍,储备原油规模增长了1倍多,公开的石油储备基地也从4个增加到8个。
中国自2003年起开始筹建石油储备基地,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规划显示,计划用三个五年的时间完成三期共7000万立方米的战略储备。一期中的舟山、镇海、黄岛及大连四个基地于2008年建成,并于2009年上半年注油完毕,二期中的独山子及兰州储备库也于2012年一季度建成投产,但注油缓慢,天津、黄岛二期分别于2013年11月、2014年6月投用,惠州储备库主体装置已经完成,但锦州、舟山、湛江的二期储备库目前还在建设之中。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第三期储备基地将会建成,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容量将达到5.03亿桶的水平,战略石油储备能力提高到90天。
据安迅思测算,国家规划的国家一期、二期战略储备库总库容在4440万立方米,如按照原油密度在0.85g/ml来估算,则截止2015年中,中国战略储备库存占总一期、二期战略储备库总库容的67%左右。而青岛二期战略储备库于2015年中注油,至今累计注油接近200万吨,加上在此期间独山子、兰州、天津以及部分社会库存的增加量,当前中国战略储备库存注油或在70%-80%左右。
“一些战略储存库二期本来是计划在2015年前建成,但是目前并没有完成,所以现在有一部分原油的储备是存储在商业储库里的。今年可能会有一些战略储备库的二期建成,但是商业储库代储的潜力仍然不小。”马琛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战略储备库接近注满以及商业储备库代储是否意味着我国战略原油储能不足?在李莉看来,尽管有部分原油储存在商业储备库中,但是我国不少商业储备库属于三桶油这样的央企,因此对于战略及商业储存的界定并不是非常清晰,也不能就此认为我国储存能力不足,我国仍然拥有继续储备战略原油的能力。